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當人類過度依賴科技後的12大缺點,科技固然好但影響層面很大

 

過度依賴科技的缺點

近幾年相信許多人都有發現科技進步得已經超越實際上能負荷的速度了,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高達數百種、數千種,暑假快到了,相信又有年輕族群的人對智慧型設備已經有更深的依賴性了,就這幾年的觀察分析當人類故度依賴科技後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危害。過度依賴科技的影響絕對超乎你所想像的。


過度依賴科技的缺點

失去主見

失去主見
圖/photoAC


開始沒有自己的想法,遇到問題想到的不是去思考怎麼做,而是馬上問 AI 或者從書中學習。當然看書也是件好事情,但人還是要養成遇到問題先去思考想看看該怎麼解決。👍


缺乏自行解決的能力

缺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photoAC


遇到問題想到的就是請 AI 幫忙或上網去搜尋解決辦法,但 AI 畢竟只是人工智慧,可能無法每一次都幫你合理判斷,知道事情全面的只有你,也讓人不禁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人遇到戀愛煩惱也問 AI?💣


無法判斷是非

無法判斷是非
圖/photoAC

就好像是把 AI 當作聖旨一樣,它說得都是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不會出問題的,久而久之變成只要是 AI 說得都覺得沒問題,可以信任,漸漸分不清是非對錯。



停止思考


停止思考
圖/photoAC



漸漸會失去主動性思考的能力,要知道有科學研究顯示若少動腦可是會影響到健康層面的。像是少動腦容易變笨。記住多動腦是有益處的。☺


越來越少動手寫字

越來越少動手寫字
圖/photoAC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寫字有很大的好處,越來越少寫字的你到最後可能就會慢慢忘記這些字本來要怎麼寫了。手寫字能加強大腦的活絡並且強化記憶力,是能顧好健康卻成本很低的付出。

延伸閱讀:(3C)【Adonit Note+】喜歡畫畫的你怎麼能夠不擁有這支萬能強大的觸控筆



太多的制式化,少了人情味的溫暖

制式化少了人情味
圖/photoAC


機器的東西總是給人冷冰冰沒有溫度的印象感。那人工智慧當然也是一樣,時常給你生硬的回答,不帶任何的情感,答案也都很制式化,跟現實生活中與人的回答互動實在差太多了。要知道社交真的有益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擺脫負面思考的方式(上)


少了它你會開始不習慣



少了它不習慣
圖/photoAC

當〝它〞已經漸漸深入你的日常生活中,若你一天沒有接觸到屬於科技感的這些事物,你就會很不習慣,簡單來說就是你只要有一天是沒帶手機出門或者沒有手機能用,整個人就會提不起勁,因為早就忘了沒有智慧手機時的生活是怎麼度過的了。😑



每天都要鬧鐘才能起床

每天要鬧鐘才能起床
圖/photoAC




有了智慧手機可以設定想起床的時間,好像連最基本的自動自發起床都做不太到了。當手機鬧鐘沒響的那天也跟著就睡過頭了。😂




相機越來越少帶出門

相機越來越少帶出門
圖/photoAC


即使有相機的人也越來越少帶出門,因為只要一機在手似乎很多事情都可以輕易做到。




記事本是什麼?

記事本是什麼
圖/photoAC


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已經很多人沒有買以前很夯的行事曆了,還記得總是期待著每一年出的行事曆封面圖案嗎?取而代之現在人大部分都用電子行事曆居多了,而且電子記事本的字體、顏色都可以自由變換,還有無限多的貼紙可以利用,自然也就越來越少人有每年更換行事曆的習慣了。少用筆去寫字當然少了更多思考動腦的機會。




照片永遠停在手機相簿或雲端內

照片永遠放在手機相簿
圖/photoAC


相信很多人大概都快忘記翻實體相本回憶的樂趣了。現代人越來越少把相片洗出來了,因為市面上充斥著許多相片列印機,有想要印的照片去那裡印就行了。
科技發達讓家裡也能隨時將喜愛的照片印出來,印出來的品質跟質感根本不輸相館,還可以享受自由美編的樂趣呢!

但實體相片和電子相片還是有差異的,有印出來的照片終究還是比較有溫度。💕





心理層面容易出現問題


心理層面出問題
圖/photoAC


現代人因為太仰賴科技帶來的安全感,有些人甚至不出門、不社交,長時間的封閉容易讓人感到憂鬱。在韓國的南韓也將這類人稱作「繭居族」。

同時被視為患有嚴重的「網路成癮症」。這些人普遍沉迷在社交媒體、電玩遊戲…等。
拒絕實際上的社交活動,這種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長期下來對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以上為你們整理依賴科技後可能有的缺點,既然有缺點當然也有優點,下一篇就來分析一下科技感帶來的優點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